分享
2020-04-05 13:43:50

分享

  文 / 蓝海银行董事长 陈彦

  从武汉抗击疫情开始,到中国内陆自生的(扣除输入的)病例零增长,累计病例 82079 例。中国用了仅仅一个多月时间,成功遏制了病情的蔓延。

  值得注意的是,截止 4 月 3 日,全球感染者已达百万,第一个十万用了 2 个多月时间,第二个十万用了 11 天时间,第三个十万仅用了 4 天......

  何时结束?特效药在哪里?疫苗在哪里?现在疫情蔓延的同时,全球经济呈现出快速恶化的态势:

  全球股市一季度下跌 21%,创下自 2008 年四季度以来的最大跌幅。美国道琼斯指数较年初已下跌 20%,且 10 天熔断 4 次,这是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前所未有的。

  中国统计局数据显示,2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6.2%,比 2019 年全年平均失业率(3.62%)激增 71%;美国公布的数据显示,3 月 28 日当周首次失业救济申请人数 664.8 万人,相比上月的 328 万人 翻番并再创新高。过去两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已达 1000 万,美国疫情在 4 月还将持续一段时期,美国劳动力市场可能继续承压,失业申请可能继续以较高速度增长。整体看,最高峰时期,失业率可能上行至 15%甚至更高。二战以来失业率最高点为 1982 年 11 月的 10.8%。失业也代表着个人贷款违约的增加,美经济学家估计,如果疫情延续到今夏,那么美国房贷家庭违约率可能会提升到 30%。

  2020 年 2 月份中国制造业 PMI 指数 35.7,随后的复工复产政策逐步推进,使得 3 月份 PMI 指数升至 52;美国 3 月制造业 PMI 指数 48.5,创 2009 年 8 月以来新低;欧元区 3 月制造业 PMI 由 2 月一年高点 49.2 大幅降至 44.5,连续 15 个月低于枯荣线,创下 7 年半新低。

  在疫情和经济下行双重重压下,中国和美国,包括一些欧洲国家采取了截然不同的策略方向和对冲手段:

  中国:侧重行政手段为主,实施限制出行、强势避免人传人的系列举措,包括封城、居家隔离、延迟复工复学、隔离密切接触人群等阻断传染源扩散和输入;随后又采取了精准落实复工复产各项举措, 采取更积极的财政政策,包括新基建、稳就业等措施。

  随后,中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也将双管齐下。

  美欧:侧重经济手段为主,对民众施以道义上的提醒和帮助;随后密集出台各项货币政策,包括降息至 0、7000 亿巨额量化宽松等; 出台更激进的财政政策,规模高达 2.2 万亿美元。

  很显然,中国是以疫情为主先治病、控疫后帮助经济恢复生产,而美国则是以经济刺激为主,疫情防控次之。

  是什么造成不同国家应对策略差异。

  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制度的不同,导致中美做出优先级轻重顺序的差异。

  美欧在采取强力隔离、暂停聚集性活动等措施方面不如中国。导致海外防疫过程更加漫长,代价也将更大。

  无论从理论和实践上看,中国方式是最优的,这种比较成果显而易见。但是,中国强行富有奇效的措施欧美做不到。

  显然,特朗普的决策顺序是以他的总统位置为第一,面对疫情的开始他更关心经济,因为这代表了选民的利益,甚至背后利益集团的利益,最终决定着选票的多少。

  这种思维顺序,使美国失去了防治疫情的最关键窗口期。

  目前美国民众储蓄率低至 7.2%,十多年来美国民众靠股票升值为自己带来财富,由此民众比较拥护政府,这也是美国的执政之本。

  但本次美股暴跌导致很多企业和民众破产,他必须要启动量化宽松、积极财政举措来拯救这些企业和民众,以平抑民众负面情绪,增加流动性,防止经济快速下滑。

  美国解决宏观经济问题,无非通过两个部门:美联储和财政部。美联储 3 月 3 日降息 50 个基点至 1.00%-1.25%;

  3 月 16 日再次紧急降息 100 点至零利率附近,同时美联储还表示将增加债券持有规模 7000 亿美元;

  3 月 26 日 G20 峰会发表声明,不惜一切代价应对疫情冲击,启动 5

  万亿美元经济计划;增加对疫苗和药品研发资金的投入力度等举措;

  3 月 27 日美联储采取无限量宽松+美国 2.2 万亿美元巨量刺激,为稳定市场,其中包括购买无限量的政府债券和投资级公司债券。

  美联储被迫切换至“漫天撒钱模式”,但堪忧的是,资产负债表可能“爆表”。

  美联储实际上已从银行的最后贷款人转变为最后的商业银行,为整个经济兜底。

  目前美联储已启动无限量化宽松政策,美联储的“印钞机模式”已全面开启,目前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已达到 5.3 亿美元,过去两周增加了1.2 万亿美元,约为美国 GDP 的 5.6%。以目前每周 6250 亿美元的速度实施量化宽松,到 6 月份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将达到 10 万 亿美元,略低于美国 GDP 的 50%。即使假设美联储放松油门,其资产负债表到 6 月份也几乎肯定会达到 7 万亿美元。

  QE:法理上是说的通的,即财政发国债,美联储印钱买,再由各 国包括金融机构、公司甚至个人买。体现为负债。

  美债杠杆越来越大,继续演绎发新还旧剧情。目前美债规模 23 万亿,目前接连“熔断”就让美股蒸发了 15 万亿,这次美国国会刚通过的抗疫国债也超过 2 万亿。

  这里出现新问题,杠杆这么高,发这么多,为什么中国及各国要买。我们来分析下原因:

  一是国家形成巨额外汇储备。中国是世界最大工业国,向全球供应工业品,必然流入巨额美元;

  二是外储形成是结售资金。为了维护主权货币风险,流入中国的美元是不能流通的,需要兑换成人民币进行流通,这就导致央行持有巨额美元储备;

  三是外汇储备投资的局限性。美元是世界货币,美债通过借新还旧维系债券的良好信用,这就使得中国的央行只能是买点美债,美债尽管收益率不高,但是也比躺在央行账户上挂着强,相当于“用没有收益的收据来换点有收益的收据”。

  美国系列宽松政策会带来什么后果?

  任何经济溃败都伴有流动性不足,巨量的货币宽松可以延缓经济危机的发展速度,延续股市的阶段性上涨,平抑国内民众情绪。

  但是很显然,疫情问题不能很快解决,无论多少货币是不能从根本上阻止美国经济的衰退,造成世界性通胀,因为多年积聚高杠杆,一环节停摆会造成流动性短缺,似核力量踩踏效应,不一定都能解决。

  尽管有无限量 QE,美元荒仍在加剧。据美经济学家估计,到今年 12 月,全球美元短缺规模可能会从 3 月的 13 万亿美元上升至 20万亿美元。

  那么以美国为龙头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是如何传导的。

  疫情全球大流行和金融危机,将通过贸易、外需、产业链、资本流动、金融市场、疫情输入、外汇、房地产等途径向中国传导。

  中国已深度融入全球经济,难以独善其身。

  从贸易和外需方面传导过来,直接促使我国出口下滑。疫情直接冲击海外经济增长和消费意愿;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导致居民财富大幅 缩水,消费、投资、进口需求均受冲击;随着海外疫情持续蔓延,外需收缩不利于出口企业。

  从产业链方面,会导致下游需求减少,上游减产或断供。产业链 冲击将通过供需两端影响中国:外需减弱导致国外零售下降,中国生产的零部件、加工品出口等受拖累;海外产业链上其他国家断供或减产,冲击下游产业。

  从金融市场方面,可能的场景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有可能会出现外资抽逃、资本流出、情绪传染局面。美股下跌,海外投资机构流动性紧张,抛售资产,资金回流美国,引发全球金融市场调整。3 月中旬以来,美股持续下跌,四次熔断,海外投资机构面临流动性压力,快速抛售股票债券,资金持续回流美国。

  A 股短期面临流动性压力,中期警惕基本面冲击。短期来看,海外资金流出施压 A 股;中期来看,海外疫情冲击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企业经营受损,警惕基本面风险。

  中资美元债收益率上升,信用利差拉大,国内企业偿债压力上升、海外融资难度加大,加剧现金流压力。

  从另一方面看,也不排除泛滥的货币在美国因为利率为零,资产收益价格大幅降低,同时经济波动加剧,从而拥入中国寻求套利机会。

  显然,两种场景均不利于国内金融的稳定,加大宏观调控的难度。

  此外,中国正面临境外疫情输入风险,防疫战线拉长。

  部分外国政府重视不足、措施不力、动员能力不强,未来海外疫情发展不确定性大。

  从交叉传染角度分析,会冲击我国汇率和房地产市场,

  贸易和外需、产业链、金融市场、疫情外部输入等渠道还可能出现交叉传染,相互强化,或者共同作用,扩大冲击范围。

  人民币汇率可能受到冲击。出口减少、外资抽逃、美元指数上升等都会冲击人民币汇率。

  房地产是周期之母,一旦触发房地产市场风险则牵一发而动全身。

  目前主流经济观念都认为,美国经济的衰退已成为必然。

  形成危机的表现形式:1.股市暴跌;2.大批企业破产、倒闭;3. 债市大量违约金融衍生品市场及基金的大量赎回。

  目前看高杠杆造成的危机形成基础已然存在,至于危机爆发时间则取决于当局者的应对措施,和对疫情的应对能力,但是所有应对措施都是有成本的,美国政策制定者会受到桌面上和桌面下的利害权衡,包括施政目标、个人施政等多因素影响。所以我们对信息的不完整化是无法预计出最终的结果。

  而目前已形成的共识是,全球经济将全面步入衰退期。

  从国家层面来看,经济处于低迷时期,不宜再收杠杆了,而应采取刺激经济、财政减税之策,央行引导 LPR 利率下浮、扩大再贷款、降准等系列政策鼓励生产。

  银行进一步扩大消费贷规模,引导消费升级,迅速恢复有效消费, 使经济恢复良性循环体系。

  对杠杆高行业重新做结构调整和风险重估,尤其是金融机构。

  目前,在国家强力控制疫情的同时,我们看到国家也采取了系列财政、货币政策,对冲经济下行的冲击。

  从理论上说,GDP 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股市债市大幅下滑、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就会被认定为经济危机到来。显然,美国似乎现阶段已符合该特征了。

  既然是经济危机,我们也希望不要演变到金融危机,因为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危机会有核踩踏效应,危害更大,对经济破坏力也更持久。

  作为我国的政策,目前经济最大困难是超国界的,比如供应链断裂问题、高科技产品封锁问题、因生产要素不完整复工但不能复产问题、输入疫情拖拉导致服务业无交易行为问题......

  这些问题单靠一国之力无法解决,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困难之际,用一些我们独自能实施的政策,用时间换空间,迎来最终的黎明。

  稳金融。金融是经济命脉,金融不出问题,经济上的问题好办的多。金融风险的核心问题是流动性问题,流动性核心问题是不良资产问题。

  而银行中资产的大头是房地产,房地产出问题会让金融崩溃。

  所以,在国家产能升级还没达到一定数量级之前,解决好房地产问题,既关乎到 GDP 增长乃至就业稳定程度问题,还关乎到金融资产房地产存量的优劣,适时放松限购能解决很多问题。

  拉动消费,刺激内需。

  疫情导致进出口下滑是不可逆的,所以拉动消费、刺激内需成为重中之重,而消费大头是房和车,其他消费是补充,但不是立竿见影的内容。深化消费升级的同时,通过补贴、低息贷款等刺激消费能力 提升。

  全力盘活中小微企业。

  中小微企业是经济中最活跃的经济实体,对此国家下了大力气帮助中小微企业发展。

  方向是正确的,但一些措施不十分对路,比如强行要求银行对中小微企业贷款。

  我们认为,银行是企业。银行有自己本能的诉求,就是贷款要能收回,还要有利润。

  现实情况是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比大企业尤其国企大得多,从而造成国家的行政命令执行效果并不好。

  正确做法是国家对银行应予以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利息的补贴等经济手段帮助中小微企业发展。

  可以断言,在 2020 年里,疫情及石油价格的对抗暴跌等因素叠加作用,中国乃至世界一定是个风雨交加的艰难年。

  但是,疫情一定会过去,石油经济对抗不符合多数经济体利益,注定长不了。

  从此次疫情我国政府出色的控制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政府会不畏风雨,带领全国人民智慧前行,摆脱疫情及经济危机的风险, 走上一条健康发展大路。

相关阅读

新浪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