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新疆工作总目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华夏银行乌鲁木齐分行分行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理念,切实履行社会责任,遵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明确基础定位,精准对接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庭院硬化、便民超市、爱心幼儿园、特色产业发展、贫困人口小额信贷和助学贷款等措施,综合施策,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精准脱贫工作格局,使金融服务精准落实到贫困人口,为村民脱贫致富提供了的基础保障和服务。
一、强化政治使命担当。分行党委把定点扶贫工作作为当前一项极其重大的政治任务,高度重视定点扶贫工作。第一时间选派2名优秀干部担任2个深度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压实帮扶责任,全力支持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根据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强自治区单位包村定点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分行党委第一时间成立华夏银行乌鲁木齐分行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行长担任领导小组总负责人,各位行领导各司其职、分工负责,扶贫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下设组织、宣传、保障、财务、纪检、扶贫六个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定点扶贫工作职责到人、落实到人、保障到位。分行党委6名领导分别与驻和田阿热勒村6户少数民族家庭结对认亲,积极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与驻地少数民族亲戚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既增进了民族交流融合和民族团结,又为当地脱贫攻坚工作调研论证,问诊把脉,厘定发展方向和思路。
二、构建包联帮扶组织体系。根据《关于构建脱贫攻坚“五个一”全覆盖包联工作体系的实施方案》要求,构建和田市住建局结对帮扶+北京市帮扶共建+市委常委、乡党委书记定点联系+第一书记+和田市住建局“访惠聚”工作队驻村工作的“1+4”包联帮扶体系;落实好退出村“双包双联双责”定点包干工作。发挥“双包双联双责”职责,一是强化包干牵头领导和包干主体责任人 “双包”带头作用。二是强化联系帮扶责任人和联系帮扶单位(和田市住建局)“双联”帮扶作用。三是强化责任村第一书记和责任村访惠聚工作队“双责”驻点作用;实施结对帮扶工作,25名国家公职人员(访惠聚工作队、乡包村干部及一般干部、学校教师)对67户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帮扶贫困户实现项目落实并脱贫。四是构建前方后方“一盘棋”工作机制。按照“队员在前方、单位做后盾、一把手负总责”工作要求,构建前方后方“一盘棋”保障工作机制,分行党委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任务进度,定期调研,定期研究,适时评估进展进度,持续推进“精准脱贫”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壮大村民集体经济。加快建设“阿热勒村华夏绿岛商业楼”村级惠民生项目,妥善解决部分贫困户就业,同时增加村集体收入。分行全体员工开展“爱在华夏•助农脱困”活动,通过微信转发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华夏E社区等方式宣传销售干果,拓展了村民增收渠道,解决了村民后顾之忧。全体员工积极认购村民滞销红枣核桃,每人认购红枣核桃500元,帮助贫困户销售红枣、核桃共4吨,合计金额28万元,为分行驻地村民实现脱贫致富贡献了力量。组织开展“献爱心•捐衣物”活动。累计为伊里其乡阿热勒村贫困户、孤寡老人和孤儿等捐赠冬季御寒衣物共1000余件,并将衣物及时送至他们手中。实施阿热勒华夏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扶贫项目建设,加快定点帮扶村集体经济建设。
四、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为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分行对3个村实施项目捐赠和项目援建,经报请总行批准,申请到位捐赠项目建设资金40万元建成和田市阿克恰勒乡肖尔巴格村和尕宗村实施“华夏一家亲惠民超市”项目;为扎实推进和田市九项惠民工程建设,进一步凝聚民心、普惠民生,援建和田市“爱心幼儿园”一所,援建项目资金260万元。积极协调自治区体委,拨款300万元完成村级足球场建设项目。协调水泥生产厂商以成本价购售水泥沙子修建完成和田市阿克恰勒乡肖尔巴格村暖心“致富路”。投入10290元帮助易受害群体安装安防设备;为“阿热勒小学”募集捐款9000元改善校园环境;筹集资金近10万元加强庭院亮化建设,确保定点扶贫村通硬化路、通通讯网络、通动力电、有基层党组织阵地、有集体收入、有幼儿园、有文化活动室、有便民活动中心、有卫生室、有惠民超市。协调解决70名村民在辖区工地就业,协调解决220余名学生上下学乘车难的问题。这些工作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高度认可,事迹被《新疆日报》、《乌鲁木齐晚报》、《晨报》、北京市国资委微信公众号刊发后产生良好社会好评。
五、实施文化扶智扶贫战略。一是开展“共产党员献爱心”活动,组织全体党员累计捐款9万余元,向考入各类大中专院校的学生实施奖励,一本奖励3000元,二本奖励2000元,专科奖励1000元,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努力学习、取得优异成绩,回报祖国。2018年8月30日,分行开展“捐资助学暖人心 爱心接力圆梦想”新入学大中专学生献爱心活动,对“访惠聚”驻地阿热勒村和两个深度扶贫村考入大中专、本科院校的13名学生发放奖学金2万余元。二是培养挖掘了一批具有潜力的乡土文艺人才。通过协调专业文艺团体定向帮扶等措施,培养他们成为永不走的“草根宣传队”,形成“去极端化”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三是开展文化宣传教育活动。通过邀请专家授课、现身说法等多种方式,宣讲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惠民政策,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思想意识防线。充分利用周一升国旗、演讲比赛、麦西来甫、交谊舞、拔河等文体活动,做好针对群众宣传教育引导工作。四是改善驻地村小学的教育教学环境。通过发动华夏银行员工捐款、组织村民募捐等形式筹集款项,对学校环境、设备设施进行修缮更新。五是开通阿热勒村至市属中学的“钟点校车”,结束了该村无公交车直达市属中学的历史,有力改善了当地基础教育条件,营造了当地基础教育发展良好社会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