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5-07-01 11:47:45

分享

  走进安徽博物院,独特的四方体建筑造型诠释“五方相连、四水归堂”的中式美学与哲学理念;漫步展厅,一件件重量级的馆藏文物照见江淮大地的沧桑巨变。而近期,这里最惹眼的,是自5月28日开放的“安徽博物院中国联通特展厅”。

  联通特展厅与其首展“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同日开放。在特展文创区,“连心簪”“连心扣”两款深度融合文物元素的文创产品深受参观者喜爱;在AI拍照区,观众正在AI时光门拍照机和智衣衿两款交互终端前排队,体验一把“我与文物合个影”;在裸眼3D大屏前,观众无需佩戴眼镜,通过特殊光学透镜和折角屏幕设计,利用双目视差即可感受逼真三维效果。

  特展还展现了中国联通以AI等技术赋能文博场所的生动案例,如国家博物馆的“中华文明云展”、陕西历史博物馆与法门寺的“千年文物”等。借助人工智能,穿越时光门,“AI”上博物馆,传统文化也有了新表达。

  联通&国博——中华文明云展

  最近,“去博物馆看展”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很多博物馆更是一票难求,而国家博物馆“中华文明云展”(二期)的上线打破了时空限制,人们坐在家中就能体验“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的奇幻旅程。

  AI牵线云端邂逅,千年文物跃然屏上。云展二期在一期的基础上创新升级,以“古代中国”基本陈列远古、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为主要内容,不仅通过全景三维建模技术将实体展厅映射到云展空间,还利用高精度文物扫描技术生成637件2D文物、65件3D重点文物进行展示,并提供自主漫游和数智人导览两种游览模式。其中,中国联通行业首创的“开元”数字空间引擎技术实现了3D空间与AI技术的深度融合,能够与观众进行实时互动并提供丰富的沉浸式体验。

  联通&国家自然博物馆——探秘史前“不迷路”

  “您已经到达剑齿虎和大唇犀展区……”那些神奇的史前巨兽是什么样子?走进国家自然博物馆,神秘的传说有了具象化展示。

  戴上AR眼镜,将眼镜对准两头剑齿虎与大唇犀的标本,下一秒,巨兽搏斗场景便生动地呈现在眼前,科技的“加持”让沉睡的史前巨兽在观众眼前“复活”。北京联通为国家自然博物馆打造的智慧导览应用,在AI、AR、点云空间识别等技术加持下,观众佩戴AR眼镜即可触发虚拟数字内容导览,并提供精准且个性化的参观路径推荐、实时导航和沉浸式展品讲解。

  身穿探险服,背着户外包,小探险家一般呆萌可爱的小恐龙,是联通为国家自然博物馆打造的数字讲解员。来到展品前,它会主动介绍展品的背景信息,并与游客互动问答。小恐龙数字人形象与互动系统让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展陈内容,提升参与感和学习兴趣。

  坐落在馆中的全新升级版“智衣衿”AI互动一体机,则打造了“恐龙纪元”沉浸体验。以AI人像融合+史前场景重建技术,让观众穿越至侏罗纪秘境,与异特龙、翼龙等史前生物同框互动。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当天,现场累计观看量超19万,线下体验联通‘智衣衿’观众超300人。”

  联通&湖北省博物馆——穿越青铜纪

  今年4月29日,湖北省博物馆打造的全国首个电影级数字文物VR数字空间项目《穿越青铜纪》正式向公众开放。

  《穿越青铜纪》通过多模态大模型构建文物数字孪生体,不仅可以全方位欣赏文物的全景或细节,且通过AI视觉检测+3D空间融合方案,结合手势识别与声音反馈技术,实现了与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曾侯乙编钟的互动体验。

  其中,曾侯乙编钟互动体验以原声采样,结合“曾侯乙调钟试音”的剧情,生动展现了“一钟双音”的奥秘,当游客带上VR眼镜,挥动虚拟木槌,“敲击”曾侯乙编钟的正鼓部、侧鼓部,AI实时捕捉动作轨迹,配合声音合成技术,即刻奏响穿越2400年的中国。

  该项目是湖北联通落地的国内首个支持百人高并发接入的VR沉浸式应用典范,通过部署基于联通5G-A的三网融合及边缘计算解决方案,项目成功实现了4K@90fps超高清画质呈现与毫秒级交互响应,确保多人协同操作的无延迟、画面无卡顿体验。

  联通&国家考古博物馆——悠悠上古 厥初生民

  百万年前的古人类如何在蛮荒时代生存?如何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资?这些问题,都要通过考古工作,才能穿越回悠悠上古,找寻原初先民的生活印迹。

  距今约4300年的陶寺遗址,是考古学上确认与尧时期相吻合的重要文化遗址。在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核心区的国家考古博物馆,中国联通为陶寺遗址打造的AI+3D球幕影片《考古遗址中的文明——陶寺》,运用AI、XR、裸眼3D等数字技术,以球幕三维影片的形式展示陶寺遗址,让大众在数字空间中沉浸式探索考古遗址,层层揭开“尧舜禹时代”的神秘面纱,将一件件珍贵文物从静默的历史长河中“唤醒”,身临其境地感受遗址和文物背后的故事与魅力。

  从苏醒的史前巨兽,到云端的千年文物,从会讲解的恐龙AI,到可触摸的3D历史……科技正为博物馆按下“重启键”。中国联通勇立潮头、拥抱智能,发挥元景文博文创大模型优势,为文博领域注入全新动能:它能化身智慧导游,为游客生动讲解、定制行程;能激发创意灵感,助力创作者生成汉服、拟人化文物、复现文物历史场景;更能成为博物馆的得力助手,从设备运维到文物研究,全方位提升运营效率。

  未来,中国联通将持续拓展“AI +文博”的应用边界,为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存、创新化表达和产业化发展贡献数智力量。

  撰稿:王欢、韩静静、满瑞、杨宣

新浪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