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五部委联合发布《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个人养老金新时代”正式开启!我们如何规划自己的养老问题?兴证全球基金提出“百岁人生定投计划”,并邀请来自医药健康、人口与社会学、投资界等领域的10位重磅嘉宾,与我们共话《投资·百岁人生》。
主持人:我们知道投资是一个喜欢历史的行业,规律时常隐藏在历史和案例中。那么接下来让我们掌声欢迎野村东方国际证券主题研究组首席分析师侯苏寒女士,为我们带来主题演讲《养老经验的他山之石》。
侯苏寒:大家好,我是野村东方国际证券主题研究组的首席分析师侯苏寒。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养老经验的他山之石》。和大家来分享一下我们邻国日本的养老经验。
我们的邻国日本,是全球老的最快的国家,没有之一。2021年,日本65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的比例大约占三成。也就是说在日本,每3到4个人里面就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2014年,日本NHK电视台播出了一档聚焦独居老年人生活现状的纪录片,名字叫做“老后破产的现实”。老年人需要面对大额的医疗费用,以及行动能力逐渐衰退以后的介护费用,在存款逐渐见底后,生活来源只能依靠养老金。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口当中大约有4000万人,独自居住的老年人口多达600万人,而这600万人当中有一半的人口,也就3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现在,全球各个国家都在面临老龄化的现状,我们每个人也无法回避终将老去的现实。为了避免陷入“老后破产”的焦虑,我们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如何为提高老后生活质量提前做准备,如何在寿命延长的同时,延长我们健康的资产寿命。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日本的养老金体系。从国家主导的公共养老金部分来看,中国和日本是比较类似的,我们都施行“全面养老金”制度,公共养老金的覆盖程度非常广。日本的国民年金和厚生年金共同构成了公共养老金体系,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厚生年金必须有单位挂靠,通过挂靠的单位代缴,而国民年金只对是否常驻日本、是否符合年龄范围有要求,可以自行的缴纳。国民年金缴纳固定费用,领取的金额也是固定的。而厚生年金缴纳的金额和收入水平挂钩,领取的时候金额也有所区别。日本国民在大学的时期交国民年金,成为打工人之后缴纳厚生年金,这在日本是比较典型的组合。
除了公共养老金之外,日本政府正在着力的夯实企业年金,建立和健全个人养老金体系,使之成为公共年金的有益补充。
我们接下来看一下PPT的第四页,日本公共养老金的保障程度其实不算太差。以日本典型的夫妇为例,假定丈夫的收入是日本的平均水平,工作时间为40年,妻子为家庭主妇,那么,双方在到达养老金的一个领取年龄之后,每个月的退休金收入大约为22万日元,相当于日本在职男性平均收入的6成。当然和男主人退休之前最后阶段的收入水平相比,退休金的收入水准还是会有比较大幅度的下滑。此外,一方去世之后,独居的另一方获得的养老金也会进一步的下滑,经济压力倍增。
我们看到,在“老后破产”的焦虑下,日本公共养老金的参与度在2010年之后持续的上升,我们说最终缴纳率之前差不多在60%到70%的一个水准,最近一些年这个比例逐渐的上升,我们看到现在大概是维持在80%这样一个水准。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日本政府他是怎么来规定公共养老金的保障能力的,我们看到日本政府对于公共养老金保障能力设定了一个目标。在100年之后,日本国民退休之后,他们拿到的养老金替代率还能够维持在50%左右的水准。国民领取的公共养老金来自三部分,首先第一个是养老金的保险费,第二个是政府国库的补贴,第三个就是养老金的投资收益。
众所周知,日本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例也是全球最高,没有之一。所以我们知道日本政府在国库补贴方面未来显然没有太多的余力。因此,日本政府决定在养老金管理方面有所作为,日本负责管理公共养老金投资运营的机构叫做GPIF。日本政府给GPIF制定了一个投资收益率的目标,这目标是什么呢?也就是管理的公共养老金的年化收益率,能够达到工资上涨幅度基础上,再加上1.7%。
听起来这个收益率并不高,实际上从GPIF之前的运营成果来看还是有压力的。日本前首相安倍上台之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就包括养老金投资运营方针。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率,日本政府快速的扭转此前低风险低收入的一个投资战略,大幅提升了股票资产和海外资产的比例。改革之后,GPIF投资的资产中股票类资产占比高达50%,GPIF运营的一个成果非常的显著,大幅的超越了运营目标。我们说也为未来日本国民养老金领取的资金池积攒了“余粮”。
好,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日本是如何夯实养老金的第二支柱的。
在日本,中型以上企业为员工提供企业年金制度的比例非常高,这使得日本的企业如果不提供企业年金,则很难吸引优秀的人才。这就形成了一个正向的循环,企业为员工提供企业年金以吸引优秀的人才,而员工对企业就更加有归属感。但是我们说,企业年金在中国还属于比较小众,仍然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进行培育。
前面我们着重介绍了,日本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我们看到第一支柱的国家养老金,它依托体制的完善。第二支柱的企业养老金,则需要创造企业积极参与养老金制度的机缘。而接下来我们要介绍的第三支柱,则仰仗于个人的一个努力。我们说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这三部分共同构筑了我们老后生活质量提升的基础。接下来我们就着重来介绍一下日本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的一个情况。
我们来看一下日本和美国家庭金融资产的历史变化。我们看到1990年美国家庭部门的人均金融资产是日本的1.1倍,可以说美国和日本不相伯仲。可是到了2020年,美国家庭金融资产已经高达日本5.6倍,当然日本在1990年代之后,陷入长期的经济低迷,这确实是两国差距不断扩大的历史背景。但如果我们细看家庭资产的一个形成来源,我们发现两国国民投资习惯的不同也助推了这个差距的扩大。
我们看到,日本的家庭金融资产当中,现金与存款的比例一直保持在50%上下的高位,而美国则差不多维持在20%上下的水准。我们看到美国家庭他配置股票、基金等权益资产的比例大幅高于日本。这其中一部分的原因和美国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在设计上,非常有助于家庭资产“从储蓄走向投资”进行转移是有很大关系的。
看到美国的成功经验,日本政府今年也开始发力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普及。虽然我们说日本在2001年就已经设立了名为iDeCo的个人养老金制度,但日本政府在一开始引入这个制度的时候,设立了非常复杂的门槛。比如,如果已经有企业年金了,就不符合个人养老金门槛。所以这就导致开立账户的手续十分的繁琐。我们说为老后做资产规划本来就是非常反人性的,毕竟当下的消费和享受能够带来最直接的愉悦感,再加上手续十分复杂,所以我们看到2001年到2016年,参与日本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国民是十分小众的。那现在日本的老龄化和少子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日本从上到下现在也都越来越忧虑,公共养老金体系是否能够在几十年后真的继续支撑国民的养老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看到2017年日本政府大幅放开了门槛,放宽后我们发现,日本加入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人数立刻快速的增长。
个人养老金制度简单来说,就是个人开立一个账户,定期往里面存钱,到达退休年龄后才可以把钱取出。钱放在账户里面,是可以投资机构所提供的基金产品,包括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等等,也有极少数保本保收益的低风险产品。那么大家会想,为什么不自己开一个基金账户自己往里面存钱呢?日本国民选择加入个人养老金体系有什么样的激励机制呢?我们看一下日本国民选择加入个人养老金的时候,吸引到他们的一个要素。其实主要还是,把钱存在个人养老金账户里面,可以享受个人所得税的税延制度。简单来说,我们在做年度综合报税的时候,存进个人养老金账户的金额可以从所得税缴纳的税基当中进行扣除。
我们看到日本的个人所得税的最高税率高达45%,和中国比较类似。因此,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尤其是收入比较高,所得税缴纳税率比较高的国民来说,税延税优的一个安排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那么第二步,我们在决定加入个人养老金制度之后,需要选择提供账户开户和管理服务的金融机构。我们看到,日本的国民他们在选择金融机构的时候,对于费率还是比较敏感的。倾向于选择账户相关的一个手续费率比较低,以及提供的金融产品它的管理费率比较低的金融机构。
除此之外,大家还会关注金融机构在账户里面提供的产品种类是否丰富,我们看到日本养老金账户里面提供的基金类型从风险和收益率高低不同维度,包括一些基本的种类,比如说日本国内股票、日本国内债券、海外股票类、海外债券类,这些都是一些基本的类型。那如果有些金融机构能够覆盖到更加丰富的资产类别,比如说房地产投资基金、黄金、原油等大宗商品基金,那么我们说对投资者来说会有更高的吸引力。
日本的个人养老金账户最多能够同时提供35只产品,在里面的话,保本低收益产品的数量比较少,我们看到绝大部分还是基金产品。
因此,我们看到日本的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资产配置情况,存款类和保险类的占比要大幅低于日本整体的家庭金融资产的构成。所以我们说,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成为很多平时不注重理财的国民开始首次尝试基金投资一个非常好的契机。那我们从前面讲述到的,美国和日本家庭金融资产为何这个差距越拉越大的一个背景,可以看到良好的投资习惯对于家庭资产的长期增值还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今年也出台了个人养老金制度,作为后来者我们可以学习前人的经验,当然好的经验要学习,不成功的经验我们可以直接规避。我们看到中国直接跳过了日本和美国的初级阶段,他们曾经走过同样的弯路,也就是给这个加入者设置比较复杂的一个门槛。那中国直接跳过了日本和美国走过的弯路,直接覆盖了近九成16周岁以上的人口。从年缴费额度上来看,我们设立的12000元人民币的上限,这和日本个人养老金制度覆盖人群当中差不多75%的人口享受的缴纳上限是差不多的一个水准。
中国接下来也面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及少子化的课题。虽然中国在公共养老金的体系建设方面可谓是发展中国家的楷模,但公共养老金长期运营在少子老龄化的环境下,我们和日本一样,同样面临挑战。而个人养老金制度,以及良好的投资习惯,可以成为老后资金的有益补充。人类寿命在不断延长的同时,正如我们的论坛主题“百岁人生”所讲述的那样,这有可能会成为未来的一个常态。那么,我们需要同步延长我们的资产寿命,希望大家都能够摆脱“老后破产”的焦虑,享受美好的“百岁人生”。
好,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聆听!
风险提示:兴证全球基金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者投资于本公司基金时应认真阅读相关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文件并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也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有风险,请审慎选择。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公司立场,不作为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基金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