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08-07 20:48:46

分享

  河北,“冀”,一个寓意充满希望的地方,与北京、天津两个特大城市的邻居相比,河北的光芒显得有些暗淡,甚至被网友调侃为“没存在感”。

  事实上,这片18.88万平的土地上,有太多不应被忘记的高光时刻。

  5000年前,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炎帝和蚩尤成在张家口涿鹿征战融合;在战国时期,这里曾上演着燕赵并雄的辉煌。在近代,这里曾是工业的摇篮,诞生了中国第一座机械化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桶水泥、第一块玻璃等等。

  这些是过往,也是积淀,也是未来河北“出圈”——打破区域限制、加速发展的基础。

  如今,以5G、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基建正加速经济转型升级,在通往未来智能经济的道路上,各地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幸运的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国家级新区、北三县纳入北京城市副中心协同发展、2022年冬奥会,“四件大事”汇聚河北,在这历史性机遇来临时,回顾燕赵大地的过去和未来,我们不禁要问:河北“出圈”底气何在?这是河北要回答的关键性问题,也蕴藏着加速发展的答案。

  落寞的燕赵大地

  河北,是一个同时有着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海滨、湖泊和沙漠等不同景观的省份,这是河北地理的一面,但客观上造成省域内连接不够。

  河北地理的另一面是,从区位上,河北呈半环状环抱北京、天津,但北京和天津间夹着一块河北的飞地,即北三县(三河市、大厂县、香河县),这样的区域分布,让北边的张家口、承德和南边的保定、沧州等都无法越过北京和天津。

  双层地理区域因素,让河北经济一直不温不火。在省内,经济发展的两位老大哥无疑是省会石家庄和唐山,但从全国范围来看,他们的成绩也不突出。

  以唐山为例,唐山是工业大市,又有丰富的海洋和港口资源,经济发展一路很稳健,2019年GDP被挤水分后达到6890亿元,即便如此,唐山这样的经济总量依然位居河北全第一,但放在在江苏只能排第7,勉强算中等生。

唐山南湖世园会唐山南湖世园会

  自从定都北京以来,河北一直有着“拱卫京津”的功能,这无形中加重了河北经济发展的负担。近年来,随着供给侧改革、去产能等改革措施的推进,工业大省河北发展没有了以往的冲劲,慢了下来,在全国经济排名连续下降,2019年更是迭出全国前十强,让燕赵大地最后的优越荡然无存。

  紧邻北京、天津两个特大城市,如此优越的区位并没有让河北发展成全国经济尖子生,反而被调侃成“最没存在感”的省份。这背后原因纷繁复杂,主要有两点,其一,长期的行政壁垒带来了较高的交易成本,降低了京津冀区域内市场要素的流动性。因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表面上是“两市一省”的协同发展问题,但实际上是两个直辖市与11个地级市,甚至141个河北省县级行政单元的协同发展问题。

  其二,河北自身经济发展状况与其区位优势不匹配,无法让其优越的区位发挥作用,这才是内因。河北一直以来,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在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时并没有优势,据《京津冀协同发展六周年——非首都功能疏解成效及问题》一文梳理,在2012-2017年北京在全国的投资版图中,投资金额一项河北仅占4.5%。

  在冀的投资整体集中在加工制造业,服务业在冀的投资额度偏低,如批发业领域,天津收获的投资额名列全国第四,但天津的投资规模仅为上海的1/3,而石家庄、唐山的规模仅为天津的1/10-1/8。

  这些都意味着,河北经济的落寞与崛起,不仅事关到河北,也是关系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成败的关键。

  机遇叠加刷新经济地图

  欣慰的是,作为首都北京的邻居,河北近年来迎来了不少发展新机遇。

  从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2017年4月,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落户河北;2020年3月,北三县和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协同发展规划落地;2022年,北京与张家口将携手举办第24届冬奥会,这被称为是河北经济发展的“四件大事”。

  事实上,这“四件大事”之间有微妙关联,凸显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这盘“大棋”对河北的关注,雄安新区的设立、北三县纳入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以及联合举办冬奥会,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举措,对河北而言,雄安新区和张家口所在的张北地区,将成为燕赵大地经济腾飞的新“两翼”,让河北更好地融入京津发展。

  随着冬奥会的筹办,围绕基础设施、交通、通讯等庞大的“奥运经济”需求将为包括钢铁企业在内的众多河北企业提供新商机,目前,河北已在张家口地区部署了两个冰雪产业基地,引入了冰雪装备制造、休闲健身、教育培训、文化旅游等业态,可以想象,“白色经济”将成为张家口的新名片。

正在建设中的张家口2022冬奥奥运村正在建设中的张家口2022冬奥奥运村

  冬奥会对河北经济的带动可能是短期的,但雄安新区的设立,对河北经济的引领甚至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是长期和深远的影响。

  雄安新区将成为推动京津冀纵深发展的新平台,让“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变得更具象。

  最重要的,作为继深圳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的国家级新区,雄安新区的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其溢出效应势必将会给冀中南地区甚至整个河北带来新的区域发展机会,刷新河北经济地图。

千年大计,雄安新区千年大计,雄安新区

  换个角度看,如果说“四件大事”是政策给河北带来的新机会,是区域协同发展带来的红利。那么,当下,河北还拥有另一个不容小觑的产业发展机会。

  众所周知,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地都在谋求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几年,以5G、人工智能、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加速应用,为各地提供新的动能,这对河北产业发展而言,意义更加重大。

  一直以来,河北都是重工业大省,2002年开始至2018年底,河北省粗钢产量连续17年位居全国第一,再加上丰富的港口资源,钢铁工业是河北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火车头”,但这客观上也加重了河北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导致重工业和轻工业发展比重长期失调,高峰时期重轻比例达到8:2。

  直到去年底,河北的三次产业结构首次实现从“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转变,此次产业结构调整是河北高质量发展的新信号,也开启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度。

河北张家口怀来县,钢铁长龙般的重载列车行驶在大秦铁路上河北张家口怀来县,钢铁长龙般的重载列车行驶在大秦铁路上

  今年以来,河北力推数字经济和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力度不小,先后出台了《河北省加快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河北省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等多份文件,这些文件勾勒出未来河北数字经济发展宏大愿景,也列举了具体的产业发展目标,如到2022年,5G基站数量达到7万个;钢铁行业主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到1000吨/人年以上,同时,培育15个以上数字化车间,打造3家以上智能制造标杆项目。 

  河北钢铁行业的智能化升级甚至是数字经济发展,离不开以华为代表的科技公司的技术赋能。华为发挥技术优势,为唐山市乐亭经济开发区内建设河钢产业升级、河钢乐亭钢铁公司的网络系统数字化升级就是典型例子。

  在河钢乐亭有限公司信息化网络系统数字化升级项目中,华为采用最前沿的无线和有线网络技术,让河钢乐亭钢铁10万在线终端实现无缝漫游服务和管理,同时,让该公司实现了对ICT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网络质量可视化跟踪监测,大大减少运维工作量。尤为重要的是,该升级方案提供了超宽互联和开放生态的下一代数据中心网络,为其快速完成行业数据中心网络方案的设计提供了基础。

  此外,懂行的华为政企业务也在不遗余力地促进河北数字新经济发展,利用其在新联接、新计算领域的技术优势,联合当地政府创新管理和经济发展,加速对智慧校园、智慧港口、智能医院等行业的深度赋能,以加速数字化转型创造河北发展新速度。

  河北能否出圈?

  存量经济时代,放眼全国,越来越多的地方在打造区域中心城市,一个个强省会正在崛起,以实现对区域经济的引领,试图增强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的胜算。

  但河北的路径有所不同。作为钢铁、港口资源丰富的工业大省,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门,如今又有雄安新区、冬奥会等历史性机遇加持,这大大加快了河北“出圈”的速度。

  现实来看,河北的出圈路径相对多元,一则,以雄安新区的建设为引领,抓住北三县融入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发展的契机,加速河北全域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二则,利用自身钢铁、港口资源的存量优势,抓住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速产业应用的机遇,钢铁、港口等特殊产业的智能化带动河北产业的转型升级。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比长三角一体化快了6年,这6年里,河北经济与京津的发展已深度交融,这是河北勇于出圈的底气之一。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比长三角一体化快了6年,这6年里,河北经济与京津的发展已深度交融,这是河北勇于出圈的底气之一。

  从空中俯瞰,一条条高铁、高速、城际铁路将京津冀一体相连,特别是2018年8月,通州—大兴段的高速公路通车,让“北京大七环”的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闭合成环。“北京大七环”全长940公里,其中890公里在河北地区,这也就意味着京津冀区域内的高速“断头路”全部打通,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又向前迈了一步。

  京张高铁清河火车站站房夜景。京张高铁是连接首都北京与河北省张家口的城际告诉铁路,同时也是2022冬奥会的配套交通设施。

  交通一体化让区域内互联互通的基础,也加速区域内产业、公共服务、科技的跨区域高效流动。如仅今年上半年,河北承接京津转入法人单位202个。

  公共服务的跨区域流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区域协同发展的质量,截至2018年末,北京市17家医院已与河北省20家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教育资源方面,中国人民大学正在建设通州校区;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八一学校等相继在沧州、廊坊、保定等地共成立14个分校。

  在这样的基础上,雄安新区的建设对河北经济发展而言,既是京津冀一体化纵深发展的加速器,也是驱动河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当下,雄安新区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今年上半年,区域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9倍。

  在全国各地发展数字经济热潮下,河北省(雄安新区)去年被授予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成为全国的六分之一,事实上,这也是对雄安新区规划的呼应,新区规划对雄安新区数字城市建设、城市智能治理均提出具体要求,可以想象,该实验区的建设将为河北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土壤。

  数字雄安建设,离不开数字化转型的懂行伙伴。当下,华为正加速在雄安新区的布局,融合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打造一个万物互联、泛在智能、高效协作的智慧雄安。

  具体来说,华为发挥其“新联接、新计算”的新基建优势,为雄安新区构建了“1+1+N+X”的智慧城市总体框架,即1个城市智能运营中心(智慧大脑)+1个城市数字底座+N个垂直领域应用+X跨领域融合应用。按照雄安新区的规划,要将雄安打造成“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随着这一总体框架的建设落地,再加上“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政策红利,不仅将催生一批本地数字化产业,还将引领全省智慧城市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或将让河北经济发展实现弯道超车,这亦是河北出圈的底气所在。

  此外,近年来,在北京对外投资中,河北省是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增长最快的省份,相应地,北京科技服务机构在河北的分支机构数量也快速增加,这些也为科技在河北的成功转化、助力当地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保障。

  科技人才是经济转型的关键性要素。这些年,华为一直不遗余力地通过与本地院校合作、举办专业赛事等方式,培育河北人才生态的“黑土地”,且成效显著,如今年当地华为认证ICT工程师考试通过率达90%,在国内名列前茅。

  科技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培育产业生态,在产业发展事件中培育人才是当下另一种高效的途径。今年5月,河北省政府和华为正式签署《鲲鹏生态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共建鲲鹏计算产业生态创新中心、共建鲲鹏创新展示中心、实施鲲鹏人才培养计划等6个方面展开合作,这意味着华为将发挥持续开放数字化能力的优势,整合产业资源,助力河北孵化培育出本地鲲鹏计算产业链人才和企业,为河北出圈构筑“根基”。

  如今,众多机遇汇聚已绘制出河北的新蓝图,河北能否不负众望,顺利出圈,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南风窗 作者 | 何欣

相关阅读

新浪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