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酒是贵州酒乡数百年酿酒技艺之大成,得来国色天香之品质。具有正宗酱香的典型风格,深受消费者青睐,被誉为“酒中珍品”。采用高粱、小麦为原料采用传统大曲酱香白酒酿造工艺和流程,用陶坛长期贮存珍藏基酒,创新瓶储珍藏工艺。该酒酒体微黄透明,酱香柔雅,空杯留香持久,实为“酒中珍品”。1989年获评国家质量奖优质奖(银奖)而正式踏入中国名酒行列。

中国人的餐桌,总少不了一杯醇香的美酒,把酒持杯间,酒香飘过千年,令一代又一代的人沉醉其中。五月,遵义北郊十字铺珍酒厂内,弥漫着浓郁的酒香,微生物群落遍布厂房墙壁。不经意间,还会有细小的曲虫从眼前飞过。而近五十年以前,这里却还只是一片荒凉的杜仲农场地,甚至还时常有狐狸出没。拨开历史的迷云,珍酒曾在这里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顺着历史的脉络,时光回到1958年,那时的广大人民群众迫切希望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伟人提出“万吨茅台”的宏伟设想,而后东北、西北等地相继进行酿酒试验,却都以失败告终。直到1971年与1972年的全国计划工作会上,茅台酒易地试验再次被提案并走向了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
1975年,距茅台镇一百三十公里的遵义市北郊十字铺,一座神秘的试验厂房拔地而起。这就是“贵州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中试)”厂房,原茅台酒厂厂长郑光先、杨仁勉、张支云等28位传统酱香技术精英先后被抽调到建设队伍中,将窖石、窖泥、原料、设备等都原封不动的从茅台搬来,试验厂正式投料进行生产,掀开珍酒传奇的第一篇章。

经过十年漫长的酿造试验,在1985年,由周恒刚、季克良等白酒届专家领衔的业内鉴定会上,专家一致认为试制酒“基本具有茅台酒风格”、“接近市售茅台酒水平”。更被称赞为“不比茅台差”的“茅台姊妹酒”。

1986年根据“酒中珍品”的题词,“贵州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厂”改名为“贵州珍酒厂”。
珍酒所在地与茅台镇相隔不远,气候相近又更加特殊,这种特殊的小气候让珍酒在“基本具有茅台酒风格”的基础上,更有自身风格。珍酒产地平均温度1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在天气较热的6-8月,晚上通常会下雨,气温就降了下来,这种小气候,每年吸引了超过15万重庆游客到遵义避暑。刚刚好的气温和空气湿度,特别适合酿酒微生物的生成与繁衍,形成了适宜酱酒酿造的独特生态气候环境,珍酒也因此酿造出了更具自身风味的酱香,这是自然对珍酒的馈赠。
每一滴酱香醇厚的美酒,都蕴含着时光的秘密。珍藏在珍酒老酒库中的基酒,透过陶坛壁与外界息息相通,却又不渗漏,历经四季变换,越陈越香。小酌一杯,让人感觉甘甜爽口,神清气爽。
珍酒自1989年荣获国家优质奖银奖以来,便不断演绎着属于这方天地的品牌传奇。2015年、2017年和2018年共5项产品荣获布鲁塞尔国际烈性酒大奖赛金奖、2016年“珍酒·珍十五”荣获中国贵州第二届十大名酒金质名酒奖。
另外珍酒还陆续获得过:
中国酒文化名酒称号;
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世界名优特产品国际金奖;
太平洋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
2011年11月,珍酒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4首届贵州酒业最具公众影响力五张名片(杰出品牌);
2015年贵州省名牌产品;
2017年“珍酒·珍十五”荣获2016年度“青酌奖”酒类新品TOP10;
2017年“珍酒·珍十五”荣获首届遵义十大名酒奖;
2018年“珍酒酿制技艺”入选遵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珍十五、珍三十等一系列的产品因好喝顺口、醒得快不易醉等特点逐渐成为国人餐桌上的宠儿,走进千家万户,印证了这份传世酱香的独特魅力。
2009年金东集团入主珍酒,数十亿的投资用于增产扩能,经过10年探索与变迁,突破了10亿销售额大关,2019年启动的“3万吨技改扩建工程”,让珍酒开辟出酱香酒全新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