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08-17 11:58:55

分享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从村委会到贵州丹寨交圭村老李家,约有一公里,穿过雨水浸透的田梗,衣服和鞋已不见当初的模样。不由想起宜信CEO唐宁的一句话,“‘三农’金融就是要弯下腰来,趴在地上,把手弄脏。”国家一直倡导推进金融服务惠农便民、精准扶贫,作为金融科技公司的宜农贷,已把服务触角深入到了贵州东南一隅的村村寨寨。

  两万元带来的变化

  对于出借人,两万元是个小数目;对于交圭村老李,两万元带来的是生活的改变。见到老李时,他刚背着孙子从地里回来,正是农忙时节,又恰好接待了一拨宜农贷带来的客人,买走了几十斤田里养的稻花鱼,收入近千元。“有钱了可以扩大种植规模,还可以用来买鱼苗,在稻田里养鱼。”老李笑着说,靠着田里的收成,还款很轻松。

  老李与宜农贷的牵线人是李光智,丹寨县朵往颂创新农业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朵往颂合作社”)法人代表,2013年回乡创业,带领当地有志青年成立合作社,搭建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目前覆盖成员200余户,2016年开始与宜农贷合作。“宜农贷对我们合作社的成员在资金上提供支持,同时也帮助我们销售农产品。”李光智说,截至2017年5月,宜农贷累计为朵往颂和丹寨的农户提供了156万元的资金支持,帮助朵往颂农户销售茶叶、蜡染等产品累计达到20万元。

  距老李家15分钟车程即到达卡拉特色养殖基地,这里汇集了30余户农户,生态养殖黑毛香猪、兔子、斗鸡等,还有特色种植花卉等。据李光智介绍,基地去年建成,这个项目是在当地政府、朵往颂合作社、宜农贷共同扶持下建成的,直接带动了龙泉镇卡拉村、交圭村、羊甲村、天星桥村等贫困户32户,年均收入提高6346元。

  银器店老板娘吴大姐是朵往颂合作社的第165社员户,店里正有10多位客户挑选银饰,忙得不亦乐乎。“这些都是我们手工打造的银饰,合作社帮我们找来资金两万元,买原材料、还有人工等费用。”“还款利息高吗?”“不高。”

  “宜农贷平台上的出借人及宜信均不以盈利为目的,出借人象征性地收取预期年化2%左右的爱心回报,使受助农户自己承担起改变生活、创造价值的责任。”宜信企业文化与CSR中心总监徐秀玲介绍说,以出借而非捐赠的“造血式”扶贫方式,不仅实现了精神扶贫和物质扶贫的双重收获,而且实现了公益性和商业性的完美结合。

  涓涓细流汇成大河<

  丹寨县外宣办主任杨昌盛告诉记者:“我们鼓励贫困群众利用土地、技术、资金、劳务等要素入股合作社发展。通过合作社等载体搭建贫困群众抱团脱贫的平台,建立合作社、村集体和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能够促进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有效利用,助推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

  朵往颂合作社是宜农贷在丹寨的唯一一家合作机构,累计提供资金156万元,在宜农贷的大盘子里算是小数目。据了解,丹寨县目前有县级扶贫开发合作总社1个、乡镇扶贫合作社6个、村级产业合作社161个。徐秀玲表示:“我们以在农村地区体量大、合作金融属性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目标,希望挑选出运营规范、产业优秀、有一定公益属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合作机构。”据了解,宜农贷与全国14个省市的25家合作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16万个爱心出借人通过宜农贷平台累计出借金额超过2.4亿元,支持了两万多名农户的发展。

  而在丹寨的金融扶贫模式中,“宜农贷+合作社”模式也仅是其中之一。杨昌盛说:“县里主推精准扶贫‘特惠贷’,入股扶贫产业合作社贷款发放的贫困户共计3070户,贷款资金14903.31万元。”据了解,截至2017年4月30日,丹寨县建立金融扶持档案贫困户数14386户,已评级授信贫困户14386户,已授信贷款总额71677万元。已获得贷款贫困户数5882户,获得贷款总额30132.7万元。

  “尽管宜农贷的资金投入规模在中国整个扶贫资金的投入中占比很小,但是这种模式很有价值。”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孙同权认为,农村资金匮乏的重要原因是资金长期持续严重外流,宜农贷为把城市的资金引流回农村找到了一条可行的方式;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让这项扶贫公益活动可以良性持续发展。

  精准扶贫一直在路上

  “精准扶贫”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据杨昌盛介绍,丹寨县一直坚持精准扶贫。2016年,丹寨县在2016年度全省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成效考核中名列第2位。“未来仍将大力推进‘品牌带产业、企业带基地、合作社带贫困户’(简称‘三带’)的产业扶贫举措,希望到2018年,‘三带’产业扶贫覆盖全县114个村居所有贫困户,力争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达5000元以上,农民人均年收入达1万元以上。”杨昌盛说。

  “通过与农民合作社合作,把资金发放到贫困户手中,这是践行精准扶贫的实践。”徐秀玲表示,在宜农贷平台上最低出借100元,几千元的资金就可能改变贫困农户的生活状况。

  孙同权认为,宜农贷采取的城市与乡村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对推动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起到了先期探索作用。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和农民合作社良性互动,也增强了这些贫困地区的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

  李光智告诉记者:“我们合作社的农产品、手工艺品就要入驻万达小镇了,店名就叫朵往颂。万达说每天能带来近万名客流。”据了解,丹寨县万达小镇342个商铺已全部租出,今年7月1日正式对外满铺开业。

相关阅读

新浪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