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08-17 11:33:44

分享

  来源:宜农贷官方微信  

  对于许多偏远地区的贫困农户而言,小额信贷或许是对抗贫困的有效工具之一。农户们需要的钱并不多,却能够解决他们一些迫在眉睫的现实困难,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制约,贫困农户很难通过银行获得贷款。

  宜信尝试为贫困农户获得小额贷款,他们成立宜农贷平台,采用网络加公益出借的模式,发挥网络的力量,依赖社会公众持续不断的出借而非依赖政府、企业、慈善家等有限的组织或个人提供资金。

  但这只只是个开始,现在的规模和现实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何将金融创新模式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如何提升出借人的参与热情,扩大受益面;如何加强借款人的能力建设,让他们更好地自力更生,这些都是接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月伊始,春风拂面。

  宁夏盐池迎来了一群特别的客人,宜信宜农贷发起“宜农万里行”活动,20多名企业员工“挺进大西北”,到当地开展助农之行。在合作机构的带领下,他们马不停蹄地走访借款农户,与农户面对面交谈,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

  宜农贷是宜信2009年推出的公益理财助农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社会爱心人士可以将资金出借给贫困地区需要帮助的农村借款人,支持他们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借款人最低可出借100元,借款期限到达后,收取预期年化2%的爱心回报。

  按照宜农贷的说法,“这是一种以出借而非捐赠的‘造血式’扶贫模式,出借人及宜信均不以盈利为目的,实现了公益性与商业的结合。”

  目前,宜农贷已与全国14个省市的25家合作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据其官方网站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5月,近17万爱心出借人通过宜农贷平台累计出借金额超过2.4亿元,支持了2万多名农户的发展。

宜农贷发起“宜农万里行”,志愿者们到农村走访宜农贷发起“宜农万里行”,志愿者们到农村走访

  5000元让她的生活好起来

  乔爱萍是获得宜农贷帮助的农户之一。

  她是盐池人,家中共有四口人,女儿在上小学,儿子尚年幼。2011年,为了增加家庭经济收入,乔爱萍打算承包几亩田种蔬菜,却苦于拿不出钱,为此发愁不已。后来,通过宜农贷平台,她得到了21位爱心人士的资助,申请到5000元资金,并用这笔钱承包田地进行种植。

  在借款后的第二年,信贷员又来到了乔爱萍家里。乔爱萍说,去年收成不错,一年内还清5000元不仅没有问题,还会有一定的盈余。她计划接下来扩大种植面积,“让日子一点点地好起来”。

  5000元能做什么?在很多人眼中,这笔钱的作用微乎其微,但对于乔爱萍们来说,5000元或许是改善生活的一把钥匙。而对于21位出借人而言,他们平均下来只是每人借出200元,却给一个贫困家庭带来改变的希望。

  据了解,盐池是宜农贷在宁夏业务布局较早的区域,过去一年,累积支持当地农户400多人次,金额超过500万元。许多农通过宜农贷逐摆脱贫穷,生活有所改善。除了一部分农户出于扩大商品种类的考虑,继续通过宜农贷申请资金,还有不少农户放弃了原来的养殖或种植,转而进城打工,尽管脱贫后的生活路径不同,但日子总算是慢慢好转起来。

  今年初,宜农贷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推出《公益性小额信贷对农村女性影响调研报告》,报告显示,单纯由于公益性小额信贷,农户可以比借款前增加30%的收入,平均增长额约为16850元。农户借款每增加100元,可使年收入平均增加27元。“公益性小额信贷可以显著提升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对收入比较高和比较低的农户影响更大。”

  多方合作将资金引流回农村

  宜农贷的成立,源于创始人唐宁求学期间的一次实践。1997年夏天,赴美攻读经济学的唐宁在孟加拉国暑期实践时见到了尤努斯教授。

  那时候的尤努斯正在推动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发展,给当地的贫困户,尤其是农村妇女提供小额贷款,帮助她们摆脱贫困。2016年,尤努斯和孟加拉乡村银行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暑假实践期间,唐宁与乡村银行的信贷员一起,天天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孟加拉国的田间地头,向有需要的贫困妇女发放贷款。唐宁在后期接受采访时说到,这种没有抵押、也没有担保的贷款方式给他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而接近99%的还款率更让他异常震动。

  2006年,唐宁回国创建了宜信公司,并推出了“P2P”(Peer to Peer,即个人对个人)的信用贷款服务平台,将有闲余资金的理财者的助人需求和信用良好的借款人的小额借款需求对接起来。

  三年后,宜信推出“宜农贷”公益理财助农平台,通过与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合作,用互联网平台连接社会爱心人士与贫困人群,让爱心资金得以出借给偏远地区信用良好、有资金需求的贫困农户,以此帮助农户发展生产、脱离贫困。

  出借人在平台上最低出借100元,期限大多为一年,到期后可获得2%的爱心回报。而农户则可以利用这笔借款扩大生产,期满还款并支付8%~15%不等的利息。

  “以10%的利息为例,7%由当地的小额信贷组织所得,因为它们最需要钱,可以帮助更多农户;2%作为利息付给出借人,1%付给宜信平台作为服务费。如果借款人出于爱心不要2%的利息,宜信也随之放弃1%的服务费。”唐宁在早前接受采访时表示。

  7%的利息留在了小额信贷组织,他们利用这部分的资金,去雇佣上山下乡的信贷员,去为贫困客户的孩子们设立奖学金,去组织村里的农户进行技能培训,去给孤寡老人送粮油米面……宜农贷合作小额信贷组织不仅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还提供很多公益服务。

  唐宁认为,“宜农贷”创造了一种多赢的模式,借款人、宜信(借贷平台)、小额信贷助农机构和贫困农户都能从中获得利益。“它让穷人有尊严地接受帮助,并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贫困。”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孙同全认为宜农贷的模式很有价值,“农村资金匮乏的重要原因是资金长期持续严重外流,宜农贷为把城市的资金引流回农村找到了一条可行的方式,宜农贷这些年的努力为贫困地区的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和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壮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增强了这些贫困地区的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

宜农贷志愿者们在农村合影宜农贷志愿者们在农村合影

  影响更多农户和合作伙伴

  多年来,宜农贷影响到的不仅仅是需要帮助的农户,还有与宜农贷合作的基层组织。

  宜农贷的合作伙伴多为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这些合作伙伴帮助宜农贷筛选借款人,并承担借款人的全程信用管理和风险控制。“合作伙伴是宜农贷平台提高借款效率及风险管控的重要保障,双方的合作可以实现风险的最小化和资金利用率的最大化,为尽可能多的贫困农户提供金融及社会服务。”

  在2017年4月举办的宜信财富年会公益专场上,宜农贷第一家合作机构西乡县妇女发展协会主席秦秀平走上了演讲台,和台下观众分享了宜农贷在陕西西乡的故事。秦秀平数度哽咽,十分钟演讲,数次响起掌声。

  西乡县位于陕西南部,高寒山区,交通十分不便,文化落后加上传统观念非常浓厚,当地农村妇女生活质量非常差,她们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发展生活,但是几百块钱上千元的启动资金是个大问题。

  秦秀平从2005年开始在西乡帮助贫困农村妇女,协会成立之初,经常为贷款资金发愁,几年下来,她跑过银行,但都说他们没有贷款主体资格,跑过基金会,但基金会大多不支持这个领域,“每天都为找钱在发愁,有时候着急上火,嘴巴都起泡了。”

  在协会最困难时,秦秀平遇上了宜农贷。

  2008年,她邀请宜农贷团队到西乡考察,考察团队特别认真,翻看了协会的所有资料,还走访了许多客户,回去之后,不到一个月就跟秦秀平签订了初步的合作意向书,当月就提供了3.8万元,解决了76名妇女的贷款问题。在随后的八年合作里,宜农贷累计给西乡妇女发展协会提供了1500万元的资金,解决了2700户妇女发展问题。

  据了解,目前宜农贷与30余个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或农村信用合作社合作,希望能够找到了一条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有效方式,为贫困地区的公益性小额信贷机构和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壮大起到推动作用,也增强了这些贫困地区的自我可持续发展能力。

  今年,宜农贷希望通过平台支持的资金在6000万元左右,企业亦将投入20余人的人力成本及市场活动费用支持项目运作。此外,宜农贷和合作伙伴还计划开展更多有益于当地农民的公益活动,如提供公益医疗、开展农业培训、发放助学金等,希望帮助农民更好地自力更生。

  对于这个目标,宜农贷的团队以及合作伙伴都挺有信心的。

相关阅读

新浪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
0